2012年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对外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等问题。对此,红牛公司昨日表示暂不予置评。在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罐体标注中我们发现,其添加了柠檬酸、柠檬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铵、胭脂红、柠檬黄6种添加剂,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却显示,对红牛生产的批文中,并没有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咖啡因这几种成分,所以红牛涉嫌违法添加行为。
周末,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发布公告称,红牛饮料产品品质安全稳定,不存在任何非法添加。...【详细】
事件简介
2月9日,哈尔滨食药监管部门在对红牛饮料进行查证的过程中发现,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并不相符,配料中含有胭脂红、咖啡因、苯甲酸钠等违规添加成分。红牛于10号和11号连发两次声明,称产品严格按照批文生产,不存在违规添加行为。针对上述问题,哈市食药监管局已对其黑龙江分公司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检测样品移交相关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红牛饮料到底含多少违规添加成分,尚需等待最终检测结果。[详细]
如果第一次出现问题产品就真正痛定思痛,刮骨疗伤,何以有此后的问题频出
红牛涉嫌非法添加的新闻一出,立即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担心和忧虑。含有非法添加物的红牛是否真的安全,功能性饮料真得像广告宣传的那么“神奇”有效吗?营类似红牛的功能性饮料自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健康而备受欢迎,然而营养学家提醒消费者,面对功能性饮料,应三思而后“饮”。
答:安钠咖属于国家一类精神药品,在临床中被严格使用,过量会产生头痛、紧张、焦虑、耳鸣、心率增快等症状,长期应用会出现一定依赖性。但目前尚不能断定红牛饮料中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会否生成安钠咖。[详细]
答:各种功能性饮料都自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健康,因而备受欢迎。然而营养学家提醒消费者,不少功能性饮料宣传言过其实,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功能性饮料并不能增强消费者的记忆力。消费者在引用时应三思。[详细]
答: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通常十分畅销,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 [详细]
因违规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红牛下架,引消费者关注。从奥地利进口的“红牛”能量饮料在台湾被检出毒品可卡因被全面下架。记者昨天从沪上各大超市获悉,申城出售的“红牛”饮料并未从国外进口,产地均为国内,销量并未受到影响。 [详细]
本市监管部门表示,可卡因确为禁用物质,但一般来讲少有企业直接添加,非特殊情况监管部门也不针对该指标进行抽检。此次被曝光的“红牛”饮料中所含的可卡因,很可能是因其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其他成分所带入。 [详细]
红牛陷“添加门” 非法添加造就“神奇”红牛红牛作为功能性饮料,备受消费者的追捧,然近日来的一条新闻却将红牛推向了风口浪尖处。红牛被爆违法添加了并未通过审核的食品添加剂,一时之间,舆论哗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详细]
2月9日,黑龙江电视台报道称,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罐体标注的添加剂有柠檬酸、柠檬黄等六种成分,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到的“红牛”生产批文中,并没有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咖啡因、胭脂红四种成分。为何红牛会冒险违法添加这些未获的批准的添加剂呢? [详细]
2003年8月,海南检验检疫局对进口红牛饮料检验时发现该饮料无中文标签,咖啡因含量超过我国标准... [详细]
2.04年法国禁售红牛2004年2月,欧盟也曾做出裁决,禁止能量饮料红牛在法国境内销售。因红牛的饮料中含有过多的咖啡因... [详细]
3.09年红牛台湾下架2009年5月台湾“卫生署”表示,在抽验进口自奥地利的红牛能量饮料时,检出微量可卡因... [详细]
4.港红牛查出可卡因2009年6月,香港市面上出售的红牛产品,有三款被检出含有可卡因,且含量比台湾地区的检测结果高10倍。[详细]
5.美禁卖红牛给儿童《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纽约州长岛地区拟对19岁以下青少年禁售含咖啡因的功能饮料,如红牛等品牌。 [详细]
2012年2月10日,市民樊先生称他在新买的一瓶雪碧内,发现漂着着虫子。... [详细]
2012年1月30日,可口可乐公司称在自己的果汁产品中发现少量杀真菌剂...[详细]
2011年12月19日,网友称将娃哈哈营养快线倒入瓷盘,一夜的时间,饮料就变成白色的胶状物... [详细]
2011年08月09日,付女士购买三得利零能量饮料后发现配料中赫然出现了白砂糖。... [详细]
2011年05月25日,台湾首次发现昱伸公司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里,违法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 [详细]
2011年07月18日,台湾在一批零度可乐原液主剂配料中,检验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 [详细]
一个品牌的建立,最主要的还是要凭借着自身的产品品质,而不是天花乱缀的广告,哗众取宠的外包装。
在经历了各种问题食品事件,消费者正对餐桌上的食物还有什么是能吃的产生严重质疑的当前,消费者更希望红牛说的“保证品质”是真像,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再仅存一点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看到食品安全的一丝曙光。
与此同时,这次的“违规使用添加剂”事件,对红牛来说与其说是一个危机,不如说是一个转机,若能平安渡过此劫,便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一来证实产品自身的品质,二来此事产生的广告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这把双刃剑如何“舞”,关键还是在于红牛。...【详细】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刊宣传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会员服务 | 关键字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服务热线: 0571-85120488 建议与意见 食品商务网 版权所有 2002-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