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消费进口食品,中国市场遭遇打击

输华食品、进口化妆品等正牌国外产品屡次出现质量危机,“国外制造”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开始褪色。事实上国际新闻中经常报道国外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只是我们多数人对国外食品的安全事件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片面认为国外的食品安全检查监督机制要更完善,所以食品安全必然没有问题,进而一窝蜂对进口食品趋之若鹜,毫无防范。

很多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机制确实要比中国的要更完善,但这并不表示国外的食品质量安全就毫无后顾之忧。不可置否的是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以惊人的势态恐吓国民的神经,包括今年骇人听闻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这些事件的冲击力足以盖过进口食品质量不合格的丑闻。但是,由此也造成了国民对中国食品的普遍担心和怀疑,对国外进口食品的盲从信任,此现象的出现是一种新的国民病态!

2011年3月份检查出的160多批不合格进口食品中,就出现了法国拉都庄园珍藏红葡萄酒铁超标,西班牙大自然杏仁冻超过保质期,新加坡小江鱼干细菌超标等等诸多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月24日下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共16类、140批次,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粮食制品、糖类、果汁及饮料;其中英国、马来西亚、法国列前三位;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品质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等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占不合格批次的71.43%。

许多发达国家一向以苛求食品安全性而著称,对进口食品的要求极为苛刻,而对于出口中国的食品出现的安全问题,是他们本身食品安全检查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还是在利益面前放宽对出口中国食品的质量门槛?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

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后,中国乳制品市场受到的普遍冲击可以明显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盲目信任——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提价频率也逐渐增加,价格一路走高,平均涨幅达二成,一年前售价仅为180~190元/罐的惠氏、雅培、美赞臣等洋奶粉已涨至230元。其实一公斤原装进口奶粉到岸价格仅为10美元左右,而市场零售价可高达人民币二三百元。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利润率最低是40%。在国内生产同样质量的奶粉,每桶奶粉的成本只有40元,可见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的暴利。国内消费市场“一边倒”偏爱洋品牌的心理,助长了洋品牌有恃无恐、公然追求“利润最大化”,蚕食中国奶粉市场。 据海关总署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赞臣、雀巢、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洋品牌的大举进入,导致国产奶粉产业链异常脆弱,产业链一旦遭到彻底破坏,我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将完全受控国际市场。此外,我国奶牛养殖业也将因此受到长期的挤压:进口奶粉每增加10万吨,将直接导致减少85万吨的生鲜乳的需求。相当于减少34万头奶牛。直接影响34万人就业。同时,进口奶粉压抑了生鲜奶的收购价格,使得养殖环节的效益降低,而中国消费者还在为买洋奶粉支付不合理的高价。

但是洋奶粉就真的安全吗?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了6次进境食品和化妆品不合格名单,其中6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中共有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149.875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资料显示,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进口的有机婴幼儿奶粉也有问题:有二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共53吨检出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磷;另有171.775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检出锌超标。据资料显示,过量摄入锌可导致铜缺乏综合征,引起缺铁性贫血。而过量的锌很难被排出体外。2010年上半年进口不合格乳制品重量比09年同期增加123.25吨,同比增幅为15.55%;2010年上半年进口不合格乳制品重量占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重量的11.2%,约等于09年同期的6倍。

雅培婴幼儿配方奶粉受甲虫污染

很明显国外进口乳制品是在倾销中国市场,许多劣质奶粉趁机混入,换个包装来中国圈钱。而中国许多婴幼儿奶粉品牌,质量上符合安全标准,营养上更适合中国体质宝宝的需求,性价比较洋奶粉高的多,却仍然遭受消费者“一棍子打死”的冷遇。

另外,国外进口的有机蔬菜,保健食品等等许多产品也有部分存在安全质量问题。进口食品并不是神话,中国消费者应该摆正心态,以防盲从消费——花费不合理的高价,却并未买到放心食品。同时,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制也应该加速进一步完善,还老百姓消费安全感,这也是中国食品消费市场稳定的前提保障。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刊宣传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会员服务 | 关键字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服务热线: 0571-85120488 建议与意见 
食品商务网 版权所有 2002-2007